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为深化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而全新设立的研究计划“综研国策”将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大政策问题,包括对国家重要发展问题的政策建议、对国家重要政策的即时解读、国内外重大事件影响的评论与分析以及国际发展经验借鉴与思考,将在中国网观点中国独家发布。
“综研国策”系列述评之八:
彭坚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一所所长
自20世纪初掀起“计划与市场”的著名论战起,政府与市场关系历来是学界和实践家的热门辩题。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6年夏季峰会上,张维迎教授主张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林毅夫教授认为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产业政策的“林张之争”,再次将社会带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辩热潮中。
一、政府与市场是一对历史的、动态的关系
在切入正题前,先看一个熟悉的生活例子。一般地,家长监护程度随子女成长状况而动态调整。一方面,家长监护因时而异。对于婴儿,家长全面监护;对于青少年,家长监护高度介入,但子女自主权逐渐增加;在成年期,家长由监护转为引导,子女逐步自律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家长监护因人而异。由于人的成长千差万别,在同一年龄段,有的小孩自理自律能力高,家长在必要监护之余可给予其更多自由度,有的小孩自理不足、毛病不少,家长监护不能丝毫放松,有时甚至要逆向加强。若对婴幼儿放任自流,或对成年子女高度管控,或对其成长过程采取固定监护模式,都会面临子女成长和家庭关系的困境,轻则孩子逆反,家长骂娘,重则家庭动荡,社会遭殃。
政府与市场关系何尝不是如此。若把政府比作家长,把市场比作子女,把市场发育比作人的成长,那么政府与市场关系就是家长与子女监护关系的一一映射。看似深奥的经济学理论一旦与实践相结合,在多数情况下应如常识般通俗易懂,此之谓“大道至简”。如此,我们发现,政府与市场关系是一种历史的、动态的关系,而非臆想的、静态的关系,不同工业化阶段、不同市场发育程度、不同产业生命周期乃至不同禀赋条件,必然对应着不同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二、政府市场关系与发展阶段错配教训深刻
基本规律因显而易见,而常被忽视。作为一对影响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关系,两者关系处理不慎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政治损失,这方面教训俯拾皆是。
1989年形成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华盛顿共识”,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强调市场绝对主导作用,由世界银行、IMF等多边机构推行全球,并将其作为援助贷款附加条件。“华盛顿共识”向世界宣告,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弱政府、强市场模式,应作为各国敬奉的圭臬。但是,“华盛顿共识”却忘了告诉世界,欧美国家在工业化早期阶段,政府干预是家常便饭。大家对今天的硅谷作为全球市场化创新标杆耳熟能详,但对美国国防部、NASA采购,西部开发规划和移民政策在硅谷初期成长中扮演的“男一号”角色了解不多。以“华盛顿共识”为绝对标准和固定公式,意图机械化的套用到国情禀赋迥乎不同的其他国家(特别是工业化初级阶段国家)中,属于发展阶段与政策的严重错配,不可避免地遭到普遍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