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史上,2016年无疑是印记鲜明的一年。
这一年,重返联合国45周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5周年,加入世贸组织15周年……一个个时间节点的交织,勾勒出中国一步步走向世界的足迹。平均每天600多亿元人民币的进出口、30多亿元的对外直接投资、150万人次的人员往来,中国与世界,从未如此紧密相连。
这一年,英国公投脱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粹主义日盛……一只只“黑天鹅”改变了人们对西方世界的固有印象。怀疑与沮丧,失望与彷徨——“怎么看”“怎么办”,未来何去何从,世界从未如此渴望倾听中国的声音。
走出去,与世界交心——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次出访,出席4大峰会,足迹遍布亚、非、欧、北美、拉美5大洲14国;请进来,聚各方共识——习近平主席首次主持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接待数十位外国领导人和国际机构负责人……
有魄力、有定力、有魅力,2016年中国元首外交令世界印象深刻。
以魄力承载担当
2016年启幕之时,沙特和伊朗的断交事件,令辞旧迎新的世界错愕。乱局变衍,错综复杂,习近平主席此时决定应约前往中东,对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国进行访问,令外界“大为惊讶”。
中国外交的“开年大戏”,给世界留下了充满魄力的深刻印象。为和平而来、为发展而至、为和解而呼,在大国博弈硝烟味浓的中东,利用“与各方关系都较好”的优势,中国扮演着独特的大国角色。“一带一路”建设联动推进,全覆盖外交布局添上中东这一环。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如是评价:在“特别不是时候”的时候展开的中东之行,拉起了“中国新的中东战略大幕”,是“最富有成果的一次访问”。
首访中东和中东欧,第三次访问拉美,第四次访问中亚……立足周边,面向全球。一边运筹帷幄,一边深耕细作。2016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格局不断拓展夯实。
魄力,开拓新局;魄力,亦承载担当。
11月4日,纽约联合国总部,一封北京来信引人注目。这一天,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习近平主席致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祝贺。
承诺走向行动,中国作出了非凡贡献。发表中美元首第三份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中国《巴黎协定》批准文书,推动二十国集团发表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在国际气候议程缺少愿承担政治风险的拥护者之际,中国正展现出“领导力”。
9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第二次围绕全球治理问题进行集体学习。“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但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把能做的事情、已经形成广泛共识的事情先做起来。”……为什么要参与全球治理、怎样参与全球治理,习近平描绘出清晰的逻辑曲线。
这次集体学习之前,习近平主席刚刚成功主持G20杭州峰会,在世界经济关键当口,果断开出创新、结构性改革等“中国药方”。两个多月后,APEC利马会议在大洋彼岸举行。面对全球化逆流,习近平主席旗帜鲜明地倡导自由贸易,掷地有声地表达推进全球化进程的决心。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成为2016年中国外交最鲜明的标签。
以定力守护发展
11月19日,利马海豚酒店。在出席APEC会议间隙,习近平主席会见了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此时离两人在北京第一次见面,刚刚过去一个月。增进互信、推动合作,利马会见,让中菲关系全面改善的势头更加牢固。
2016年是南海局势不太平的一年。菲律宾前政府单方面挑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将中菲关系拖入近年来最低谷。一些势力更是借机炒作,唯恐天下不乱。
乱云飞渡仍从容。习近平主席在各种双多边场合表明中方严正立场,亲自做各方工作,赢得国际理解和支持。访问塞尔维亚,中塞元首发表联合声明,强调“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争议问题”;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各成员国在塔什干宣言中明确表态:“所有有关争议应由当事方通过友好谈判和协商和平解决,反对国际化和外部势力干涉”;在北京会晤俄罗斯总统普京,双方重申“反对国际化和外部势力干涉”的“两个反对”立场。
众多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表示理解和支持。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问题重回对话协商解决的正确轨道,利用南海问题搅乱地区的图谋彻底破产。
守住底线、守住原则、守住根本。始终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国这份定力源于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这一战略判断的自信,源于对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承诺的坚守,更源于对外交一定要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最大内政的清醒认知。
回望2016,“乱”与“变”此起彼伏,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这样的变化调整,带来的是更加良性的互动还是日趋紧张的竞争?
主动运筹、持续发力,这一年,中国保持与主要国家关系的稳定。中美元首“西湖长谈”,达到了增信释疑的积极效果;中俄元首5次会晤,中俄战略协作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压舱石;中欧成功举办领导人年度会晤,达成诸多新的重要共识。面对各种质疑金砖合作的杂音,习近平主席全面总结金砖国家合作10年成果,唱响金砖国家合作光明前景。
2016年,中国外交经受住了大国成长的一系列艰难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