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史公有云:“藏诸名山,传之其人”。真正的艺术是养人、养心的,也是需要用时间去磨砺,用一生去收藏的。艺术是藏,人生也是藏,为艺术者,要耐得住寂寞,俯下身去踏实创作,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每年在景德镇期间,我都要走访有经验的老艺人,足迹遍布景德镇大街小弄。在创作方面,材料与火的把控需要多次试验,不断改进,与工人同吃同住,用了七年时间,研究并烧制水墨青花瓷和釉里红作品,旨在复兴青花、釉里红的最佳发色,与此同时,开创笔墨精神在陶瓷上的应用。继而进一步研究出了仿绢瓷板和高温颜色釉瓷板画,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好评。去年,在淄博做琉璃研究,在车间耐着高温进行创作,生怕错过了转瞬之间的变化,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将水墨意蕴注入其内,开创了“水墨琉璃”这一新的作品形式。在水墨创作上,近年来,我深入河南、山东、浙江等南北多地写生创作,用时间去慢慢地打磨作品,便有了今天的风貌。对于艺术品来说,能够藏之名山是它的荣幸。文化养人,艺术养心,人与艺术品相互作用,使艺术得到保护和流传。
没有欣赏与品评的艺术是不完整的,艺术始终是要与观众见面的,也需要收藏家的传播和批评家的品评的,因此,藏和品是艺术活动中的一对重要的概念,画册中呈现的作品倾注了我近年来的全部心血。自古千金易得,知音难求,在国家文化复兴和文艺繁荣的时代,我期望有更多的同道、知音能与我一起切磋、互动,能为国家、社会和艺术界做些贡献,以艺之手,为艺之事,唯我所愿,乐此而不疲。
另外,本书能够顺利付梓出版,得到了山东省泰安市宏福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侯振先生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寥寥絮语,是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