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加西亚·马尔克斯即将完成《百年孤独》的前几个月,马尔克斯依然为这本小说的质量而忐忑不安。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当我把自己刚写完的东西再读一遍的时候,觉得自己也被困在这幻灭的迷宫里了。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是幸运还是灾难。”
鲜为人知的是,马尔克斯为了打消他对自己作品的疑虑,曾发表过书里的七个章节。那时,《百年孤独》尚未完成,也没和出版社签约。直到1966年8月,他才把作品完成,9月10日确定了书名。1967年5月30日,《百年孤独》出版,今年恰好50周年。

1965年的马尔克斯正在写《百年孤独》
当年,《百年孤独》的这七个章节在超过20个国家的报刊杂志上发表。《百年孤独》总共20个章,这被遗忘的七章几乎是小说的三分之一。它们如今并不保管在马尔克斯所有私人档案的哈里·兰塞姆中心(Harry Ransom Center),而是散落在世界各地国家图书馆的馆藏资料里——法国,美国,哥伦比亚,西班牙等等。
这七章之所以被遗忘,因为它们被误认为与1967年发表的小说第一版内容一样。但如果仔细比较,还是有所不同。从第一页起就有诸多区别,不论是语言,结构,还是气氛,以及人物的描写。
马尔克斯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是不会展示工作过程的。据说老马一收到《百年孤独》的首印版,立刻对外宣称,所有创作时的笔记和手稿已付之一炬。于是,这些被遗忘的章节就更具文学价值。对比这些反复斟酌而修改的词句,不仅能体会到老马创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你还能了解马尔克斯写小说的方式。

《百年孤独》西班牙文首版,1967年出版。
有42处不同
1966年5月1日,小说的第一章在哥伦比亚的报纸《观察报》(El Espectador)首发,此时距离完成全部作品还剩三个月。而这天在报纸上发表的版本,从第一章第一页起就跟最终版本有42处明显不同。
《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家族,并非像最终版本所说的住在“ 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里,而只是简单地用了“ adobe” (风干的泥砖)一词。从中可以看出作家对语言的精益求精。除此之外,还有几处在总体结构上也有明显的变化。比如,1967年的版本,白蚁预示着布恩迪亚的衰落,白蚁破坏行动在结尾时才出现。但在《观察报》的版本里,“粉碎地破坏了房子的地基”,从第一章就开始了,一开头就提到白蚁,把预言家族衰败的戏剧效果提前了。
在最终版里,马孔多是一个远离文明,与世隔绝的村庄,它的地理位置是未知的。相比之下,发表在《观察报》上的版本里,马孔多就在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河西边的沙丘,是一个容易到的地方。加西亚·马尔克斯删除了这个关于人口、地理位置的具体信息,拓展了想象空间,对于读者来说,故事发生在任何一个典型的拉美国家。
奥雷里亚诺的眼泪
另一个明显的改动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出生,最终版本里说他“在母亲肚子里时就流泪了,出生时睁着眼睛”,但《观察报》的版本则比较平淡无奇,“被助产师狠狠地打了三巴掌后”,才开始啼哭。
后来的章节自1966年8月陆续刊登在巴黎一本叫做《新世界》的杂志上。作为当年“拉美文学的声音”,《新世界》处在主流世界文学的中心,奠定了拉美文学爆炸的基础。这本杂志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