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后某某时代”的说法在大陆大面积流行至少有二十多年了吧?90年代引入的后现代、后殖民概念曾经热闹一时,大有不讲这些无以跟飞步前进的世界接轨的架势。“后某某”提供了一种观察、观照的视角和方法,按照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精神,自有其价值和意义。眼下,因着《绣春刀2》的热映,我们又被带入了“后武侠”的语境。如今已成长为网络时代主力军的90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从出生就在“后某某”的时代,此“后”彼“后”之前的模样是怎样的?
发出这样的问话不是空穴来风——同在热映的《建军大业》,竟然引来众多年轻人“不懂历史无法聊天”的尴尬,走在时尚文化前列自然可以纵横弄潮,回顾一下过往,也是应有之义吧。
以下两篇文章,均出自新派武侠开山作家梁羽生,他对传统武侠的回顾和梳理,对新派武侠的流行,以及特点与模式都做了精彩的分析,不惮烦,再与大家分享。

中国武侠小说略谈
写了十多年武侠小说,也看了不少武侠小说。中国的武侠小说,有资格列入一般文学史的,我大致看过。外国的武侠小说,也看了一些;还有一些是未曾看过原书,而仅从文学史的间接评论,知道它的大概内容。我不敢妄谈中外武侠小说的比较,但就我看过的而论,我觉得中外的武侠小说各有特点,我个人更喜爱中国的武侠小说。
中国的武侠小说最早是作为“传奇文学”的一支,起源于唐代中叶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的时期,算起来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但关于“武侠”的记载,则还要早得多。远在汉代,司马迁《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