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运用
【复习目标】
1.掌握标点符号,提高学生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2.总结标点符号使用的原则,认识标点符号常见的使用错误并学会修改。
【复习重点】
识别并修改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
【复习方法与步骤】
一、考点解读
1.命题热点。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的语气,确切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是书面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为点号和标号。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2.解题技巧(常见标点差错举隅)。
(1)问号
①非疑问句用问号。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②选择问句中,只在最后一个选项末尾使用问号,选项之间用逗号。(特指问句则每一个都用问号)
③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2)顿号
①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②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③连词前面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④概数用顿号 例: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不符合表述原意。)
⑤集合词语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分不开,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分不开。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司、乘人员”,这些词语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
(3)分号
①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顿号、逗号、分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逗号是基本停顿,比逗号短的是顿号,比逗号长的是分号。停顿时必须先有逗再有分,不能乱了秩序。)
②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4)冒号
①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②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例: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王、程作“三位女杰”的说明词语。)
③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例: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④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
例:“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⑤冒号和提示性词(就是、即等)同时使用。
(5)引号
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上句李白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下句“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只是句中的宾语部分,句末点号则应放在引号外。)
(6)书名号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歌曲名、电影名等;用于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不能用书名号的情况: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课题、科研、辩论、奖品、奖状、商标、证照、组织机构、会议、活动等名称。
(7)省略号
①省略号在句末,其后没有必要再使用句末点号,也不能与“等、等等”并用。
②使用省略号,无论在句首、句中还是句尾,一般都不再使用其他标点符号。
(8)括号
句内括号,解释局部,先用括号再用其他标点;句末括号,解释全部,先用其他标点再用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