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琳,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校音乐教师,援疆任墨玉县北京朝阳中学音乐教师,墨玉县音乐学科兼职教研员。援疆感言:遥遥援疆路,悠悠墨玉情。逐梦二十载,疆音天际来。师徒情谊重,感恩且开怀,携手创佳绩,只为百花开。为了更好落实中央工作精神,做好支援新疆工作,我校王漪琳老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选择全职支教。落实文化润疆,发挥自身最大优势,提升南疆学生和受援地教师的能力水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2月10日出发,为实现自己的援疆梦,王漪琳老师怀揣教育的热情,前往墨玉县北京朝阳担任一名音乐教师。
在援疆的过程中,王老师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教育工作中,还积极发扬了援疆教师的种子精神,通过实际行动在多个方面为当地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一、了解南疆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帮助南疆学生解决学生的音准、节奏和音乐结构的学习问题。选择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帮助南疆师生提升普通话能力水平。
二、兼任墨玉县音乐学科音乐兼职教研员。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提升受援地教师的音乐专业能力。了解教师的专业需求,结合教师地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对音乐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培养。承担师徒结对任务,帮助教师备课,听课。参加县级各种比赛的赛前准备,与新教师交流经验。
三、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学生中优中选优,开展“都塔尔民族乐器社团,校级合唱团、校级舞蹈团、电子琴社团、威风锣鼓社团”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每月去墨玉县下属乡镇学校下校送课,为当地的音乐教师作示范课,为墨玉县中小学(含高中)音乐教师做关于柯达伊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实践的讲座。充分发挥援疆教师优势,业余时间深入乡村去普恰克其乡“石榴籽学堂”送课,诵唱古诗,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教孩子普通话。丰富乡村孩子课余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
五、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乐器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援疆教师的责任应该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骨干力量。每位教师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组建一支专业的音乐器乐团队,丰富学生的社团活动增添光彩,在姜昆老师走进墨玉的活动中作为我校特色社团活动展示。
六、针对学校现状和教师实际情况,申报了《提升南疆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并为墨玉县音乐教师做讲座。这对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促进音乐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带动墨玉县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持续发展。
七、与第十批援疆干部一起完成歌曲《喀拉喀什河的爱恋》的录制。这首歌曲是由援疆宣传部韩菊编词,山东的红色作曲老师邓志强(公益作曲),安徽籍作词指导老师安泉(公益作词),参与公益演唱的县文工团的大学生图尔荪阿依.图尔荪,北京市援友朱俊才(曾任墨玉县发改委副主任)、王铮(曾任墨玉县教育局副局长)和王漪琳(现任援疆老师)、负责剪辑的艾则孜.萨代提老师及其夫人、负责音乐制作的麦麦提艾力.如则买买提老师。
八、两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指出下,在与受援学校音乐组的老师共同努力下,获得了一些成绩。
同时,援疆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气候条件、文化差异等都可能给援疆教师带来一定的适应压力。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更加凸显了王老师的坚韧和毅力。援疆教师们是教育事业的优秀代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者的责任和担当。他们不仅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展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和崇高精神。为此,我们应该向王老师学习,致敬,为王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