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兴则国运兴,首善立则全局新。9月14日上午,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承办的海淀区教育大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以"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为主题,发布"1+5"系列政策文件,系统部署了未来三年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成立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推出海淀教育"智启"智能体。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在致辞中充分肯定海淀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他指出:"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要持续发挥排头兵作用,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淀方案'。
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强调:"海淀作为首都教育高地和科技创新核心区,要牢牢把握'首善之区'战略定位,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创新优势,始终站稳'人民至上'立场,强化'开放合作'国际视野,为首都建成教育强国首善之区立标杆、树旗帜。"
会议通过创意环节生动展示了海淀教育创新成果。具身机器人交互呈现"推开海淀校门、敲响海淀校铃、点亮海淀校徽"的沉浸式叙事,象征着海淀教育开放包容、终身学习、身份认同的完整生态,为大会增添了科技感与创新氛围。
大会正式发布《海淀区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行动计划》及《深入推进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海淀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工作方案》《海淀区"智启科创·赋能强教"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海淀区大学生实习实践行动计划〉的工作方案》和《海淀夜校建设工作方案》五项配套文件,构建起以"首善先行"为总纲的"1+5"政策体系,明确到2027年全面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联通、泛在可及、数智赋能"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海淀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禀赋,与7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化校地合作签约,率先构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实现每所中小学背后至少有一所高校支持,在思政教育、科学教育、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大中小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链条。
作为北京市首批"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大会通过宣讲形式展现了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创新发展,五位区域内大中小学、资源单位、政府代表通过"统筹推动、小学启蒙、中学深化、大学升华、社会赋能"的分享,展现了海淀思政育人的一体化全景图。
备受关注的海淀教育"智启"智能体在大会亮相,该平台具备"智慧助学、智慧助教、智慧助管"三大功能,是海淀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智启"的发布,标志着海淀"人工智能+教育"融合模式进入全新阶段。继而,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宣布成立,小米、华为、火山引擎、北京大学、十一学校等13家单位代表共同启动该联盟,未来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与资源协同。
会上,"十大教室""海淀夜校"同步发布,涵盖航空航天科技、"两弹一星"功勋、香山革命旧址实景思政、中关村创新精神教育等特色场景,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实现"处处是课堂、人人是学员"的全域育人新模式,展现出海淀构建"泛在可及、人人皆学"的终身学习体系的系统规划与创新实践。
在国际教育交流环节,7国驻华教育官与中方代表共同发起《加强青少年国际交流的共同倡议》,海淀区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海淀教育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合作,彰显了海淀教育的国际视野与开放格局。
大会特别设置"向教师致敬"环节,12位来自大中小学、幼儿园的特级教师、行业名师代表接受表彰。少先队员深情献词、致敬短片温情回顾、荣誉证书庄严颁发,场面情感真挚动容,展现了海淀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张革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海淀教育将始终坚持'首善标准',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抓手,持续推进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与系统变革,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海淀动能、提供海淀样板。"
大会在"中关村开学季"的启动仪式中圆满落幕,标志着海淀教育正式开启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的新征程。整场大会既是总结部署会、成果展示会,更是未来动员会。全区教育系统代表、高校、企业及国际嘉宾等约800人参会,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
来源: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