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系统推进朝阳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2025年10月28日,“朝阳区中小学心理教师全员培训暨积极心理品质提升项目”第七次培训在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学校开展。本次培训邀请清华大学社科院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中心讲师、积极心理学专家刘家杰作为主讲老师,以“建构生命意义,激活成长动力——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深度应用”为主题,引导教师掌握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特别是“意义感”的科学理念与实用策略,实现从知识传授到心灵培育的育人升级。

课程精彩要点
刘老师指出,意义的核心在于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其本质是一种深度的“联结感”——即个体与超越自我的人、事、物所产生的价值关联。心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我能为家人、朋友、社会乃至更大的共同体带来什么?”这种超越小我的目标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促进其积极发展的核心引擎。
刘老师还提到富有生命意义对个体发展有多重积极影响,包括提升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抗逆力(心理韧性)、希望感,并促进创伤后的心理修复。相反,生命意义的缺失则与低自尊、抑郁、焦虑、自我认同混乱等心理困扰密切相关。帮助学生建构意义感,不仅是提升其生命质量的关键,更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性心理干预策略。

刘老师分享了重视情绪、重视链接、重视课堂表现、找寻意义、欣赏式探询等方法,帮助教师们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课堂教学,将宏观意义与具体工作、学习及未来行动紧密联结,为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框架。讲座最后,刘老师带领现场的教师,以“推动实现积极教育与幸福校园在我校的落地”为主题进行了欣赏式探询的活动体验。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就“幸福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心中理想的幸福校园图景,以及具体的建设方案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绘就美好蓝图,踊跃建言献策。

学员收获分享
通过“汉堡模型”“人生表格”和“意义年轮”等活动,让我重新审视了工作与生活的意义。这也让我认识到,幸福源于有目标地连接当下与未来。成长型思维的表扬方式,为我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供了具体方法。未来,我愿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进行应用,融入课堂与生活,助力学生与自身幸福成长。
清华附中管庄学校
肖秦
幸福学校绝非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未来幸福校园里,每个孩子的优势会被真正“看见”,成长型思维将取代苛责。我们将从疲于纠错转向静心培优——在走廊设置正念角,用品格优势嘉奖替代处分通知,教师会议室变成相互滋养的能量站。当校园成为滋养生命的精神家园,教育便回归了最本真的样子。
白家庄小学
郑琪
“积极意义” 并非单纯正向情绪,而是个体联结自我价值、他人需求与生活目标的核心纽带。作为心理老师,这一认知能帮我更精准地引导学生发掘学习生活中的意义,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思路,也为自身专业成长筑牢理论根基。
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学校
张月

本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更新,更是一次教育使命的重温与升华,课程内容直击心灵,既有理论高度,又极具实操性,为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力的抓手。中小学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生命意义的“点燃者”与“同行者”,在朝阳区的校园里播撒更多积极心理的种子,滋养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与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