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育人功能,积极引导全体师生赓续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民族精神,自觉肩负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重任。2025年10月,五一小学怀柔分校组织部分教师及百余名少先队员,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与互动学习,触摸历史温度;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这些锈迹斑斑的步枪,曾是八路军战士与敌人拼刺刀的武器;这封泛黄的家书,写满了母亲对前线儿子的牵挂……”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孩子们驻足于一件件珍贵文物前,眼神中满是震撼与敬仰。

狼牙山五壮士雕塑下,讲解员向孩子们讲述了在1941年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转移,将日军引向绝路的故事。面对悬崖,他们砸枪跳崖,三人牺牲,两人幸存。展柜中弹壳、布鞋等文物,让孩子们感受到“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言。


《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油画前,一件“捅弯的枪管”吸引目光。1943年,82名新四军战士激战12小时后全连牺牲。百姓立碑纪念,并补入82名青年延续连队精神。家书、军装等文物,无声诉说血肉筑长城的悲壮。

南京大屠杀展区,讲解员的声音变得沉重。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遇害。展厅中,幸存者的照片、烧焦的瓦砾、国际友人的证词,无一不在控诉着战争的残酷。

七三一展区,揭露日军1932-1945年细菌战罪行,3000余人被活体实验。培养皿、刑具、遗骨等证据让孩子们愤怒不已。

“同学们,请看——白求恩大夫正在简陋的手术台前为伤员做手术。”讲解员指向展墙上泛黄的历史影像。1938年,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带着医疗队辗转来到中国晋察冀边区,在战火中建立流动血库、培训医护人才。展柜中陈列着他用过的手术器械、写满中文的笔记,以及一封写给友人的信:“我在中国很快乐,这里的战士需要我。”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及文物,无不诠释着“正义无国界”的深刻意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签署投降书。”讲解员带领孩子们来到“胜利受降”展区。展厅中,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模型、日本投降书复印件、中国军民欢庆胜利的照片,让孩子们倍感兴奋。


这场特殊的“思政历史课”,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抗战历史,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当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前飘扬,他们已明白: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